【灵动西幼】理论与实践融合再探索 ——记3.13黄教授入园指导(一)

2025年3月13日上午,西岗幼儿园南师大指导教研核心团队来到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,参加南师大黄进教授指导的教研活动。本学期继续将延续上学期的教研思路继续开展后期的教研活动,并将不拘泥于一个理论的研究与实践,而是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对相关的一种或几种教育理论进行学习。

4.jpg

上午九点,教师们齐聚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多功能厅,聆听三位老师的案例分享。首先由西岗幼儿园仙林湖园李永琴老师分享案例《泡泡奇遇记》,接着西岗幼儿园科文路园魏璐芸老师分享案例《小班生活化的数学教育——以小班“寻车记”活动为例》,最后,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胡冰梅老师进行了特殊儿童个案分享

随后,教师们分成三个小组,围绕老师们的案例进行讨论。一番激烈的讨论后,老师们围坐在一起,由每小组的一位老师代表进行分享交流。

第一组:教师们认为李永琴老师的案例题目应稍作调整,并提出科学活动是否需要步骤图的疑惑。关于魏璐芸老师的案例,教师们建议可以多关注小班的数学核心经验,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寻车办法,活动后期可以做一个家园合作的延伸。关于特殊儿童案例,教师建议胡冰梅老师对特需幼儿的引导应尽量少说“不能怎样做”,可以说“你应该怎样做”,同时也提出对于环境的支持与优化建议。



第二组:关于李永琴老师的案例,教师们认为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干预过多,应更敏锐地抓住幼儿的问题,多注重幼儿的自主发现与探索。关于魏璐芸老师的案例,教师认为活动中的数学语言应该更精确。关于特殊儿童的案例,教师们认为班级老师应从家长的需求入手,更多地关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,同时提出困惑:在融合教育的同时,不可避免对班级其他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,如常规教育较难做好,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。

第三组:关于李永琴老师的案例,教师们认为在活动中可以多关注幼幼互动、同伴之间的模仿、帮助作用,同时继续支持幼儿深度探究,提升材料的层次性。关于魏璐芸老师的案例,教师认为可以关注幼儿在这一活动中其他领域的发展,如美育方面可以拓展绘制车牌等。关于特殊儿童的案例,教师认为可以通过了解幼儿为什么在阅读区更有安全感,从而找到帮助幼儿成长的突破点。

陆玲园长

1.关于魏璐芸老师的案例,教师能够从幼儿发现老师电瓶车的摆放,延伸至幼儿小车的摆放,很有教育价值。

2.科文路园想要践行生活教育理念,那就需要思考生活教育如何运用到教育实践和生活中去,从而更加深度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。

3.关于李永琴老师的案例,案例中孩子没有将水中的泡泡吹起来,教师认为是失败的,其实它并不是失败的,它也蕴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在其中,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。

8.jpg

李好博士

重点关注了李永琴老师的案例,提出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科学精神、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方法,这些的关键核心在于材料的提供。建议教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表征了什么,活动是否丰富了儿童的生活经验,儿童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满足,儿童究竟想要了解泡泡的哪方面知识,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,实验前的猜测与实验结果的不同后,幼儿的反应如何等,这些都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。同时提出可以关注关于泡泡活动的外延,关于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等方面。

黄进教授

一、关于李永琴老师的案例

1.李永琴老师很注重留存很多儿童探索的结果,并且有自己的分析,但是需要注意把儿童探索的具体过程留存下来,还要更好地去启发儿童思考,让儿童提出自己的理解,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论。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知识的同时,运用浅显的语言描述相关科学现象。

2.教师要呈现比较完整的探索过程,关于科学活动的延伸:如果将吹泡泡的一种生产机制当成一个支持核心,将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,教师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更为整体更具延伸性的、对儿童生活更具意义的东西,形成一个范例鼓励儿童继续探索。

3.教师案例本意是想用“泡泡”作为儿童动作性表征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种层次的材料,然而,幼儿在“玩泡泡”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自主表征行为,并不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本身,而是儿童自发地通过动作或其他方式,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支持和鼓励儿童的这种自主表征行为,而不是局限于使用了何种教学材料。

二、关于魏璐芸老师的案例:本次的寻车活动用数字车牌作为线索,帮助幼儿在众多相同品类的电动车中找到属于魏老师的车,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这才是本次数学探究活动的意义所在,教师一定要准确地定义生活情境中隐藏的实际问题。

三、关于特殊儿童案例:特殊儿童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以及需要具备更专业的能力,也更能激发班级其他儿童的同情心、包容心,教师需要温和的方式,树立正面的榜样。

四、关于理论运用的问题:在运用理论的时候需慎重,一般的发展理论是根据正常儿童发展的观察结果提炼出来的,而特殊儿童不仅仅是发展水平落后,而是具有某种心智造成特殊性,不能仅依据正常的儿童发展理论,要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,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,考虑理论的普适性,综合多元评价,避免套用理论。

4.jpg